登 陆注 册论坛风格论坛帮助

   你的位置: 福建考试培训资讯网福建公考之路浏览当前帖子

       

  作者信息及帖子信息: 你是本帖的第 2961 位读者 
小学生

积分:3734
等级:飞侠 VIP
帖数:397
注册:2006-1-8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楼 顶 
公务员考试内幕专家透析专题

公务员考试题型设置秘密和变化

一、背景介绍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选拔官员的制度发端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但到近现代中外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却产生了分野。西方文官制度自1870年英国起源以来已有130年的历史,它是对各级事务官或部分文职人员进行的考试、录用、考核、晋升、退休的制度,其发展已较为成熟。而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是通过考试录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非领导职务工作人员。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较晚,试点工作从1988年开始,在1993年才正式建立,至今不过十几年的历史。然而,由于人才市场结构不完善、就业观念不开放等多种原因,导致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公务员考试一下迅速演进为一股热潮。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有36万多考生参加,而实际招收只有1万多人,有的岗位录取比例甚至高达2000:1,其竞争激烈程度已超过高考、考研,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第一考”。
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的激增引起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公务员考试的公正性、合理性时时刻刻面临着社会各界的拷问,其中命题就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务员录用质量的优劣,公务员考试命题组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和舆论压力。
大凡考试,无非是用人单位测试考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区别不同的考生在应当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不同,以便于甄选人才。公务员考试可以采用的形式有笔试、口试(面试)、模拟操作测试、心理测试等。目前,我国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形式是笔试和面试,地方公务员考试有的还单列“公共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地方司法机关、公安机关在笔试阶段可能对专业法学、法律基础进行专项测试。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笔试内容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两科。报考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考生均须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考试,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分为一、二两卷,分别用于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的报考者,它们在题型、题量、难度等方面稍有不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五大板块,全部采客观性试题。《申论》则主要考查报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考试题型及其模式一般在考前1个半月通过《招考简章》和《考试大纲》正式对外发布,考试可以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人民网、新华网等指定网站进行查询。
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设置内幕
笔试是通过书面答卷的形式对考生进行有关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测试。总的来讲,笔试命题量大、内容涉及面广、试卷题型较为规范,评分结果也就较为客观和公正。但是,笔试对于考生的工作阅历、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难以检测,需要通过面试等考查方式加以弥补。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命题方式,2006年以前较为封闭,基本可以说是命题专家“闭门造车”的模式。2006年,国家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决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部分试题。此次征集活动是一次为进一步提高考试公正性、科学性的大胆尝试,所征试题全部为四择一的客观性试题,要求能够考查应试者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有所创新且必须是原创。试题如被采用,公务员管理司将通知命题人,与命题人约定试题不得再转作他用并签订“命题保密协议书”,然后支付一定的报酬。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命题总的要求是:能够考查应试者从事国家机关工作必备的潜能,包括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命题内容主要包括常识判断(涵盖政治、法律、管理、经济、人文、科技等)、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五大部分,全部为四择一的客观性试题。下面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各具体题型划分为八个部分加以简要分析:
1.言语理解与表达。2003年之前,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对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的形式多样,字、词、句、段、篇的所有题型都涉及无遗,2003年之后,考查重点转向考查面较广的段落篇章阅读上,同时从2005年始取消听力理解,考查目的更为明确,即着重考察考生语言基本功和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如无其他考虑,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题量和难度近年不会有较大变化。
2.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总体上看,数量关系题型未来仍面临一定的完善、发展空间,尤其“数字推理”这种类型题在人事部和命题组内部曾有不同看法和意见,2004年曾一度取消,很快2006年又再度加入大纲,如无特别因素,2007年数字推理题仍会保留且其题量和难度方面不会有较大变化。“数学运算”类型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在近年来的考试中,其难度逐步增加,已成为众多考生的“软肋”。
3.图形推理。图形推理题的重大变化从2003年开始,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题的难度陡然增加,部分题目向综合化、立体化方向发展,以原有题型为基础加入了“视觉推理”和“平面图形的空间还原”两种新题型,这就对考生的图形观察能力以及空间想像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演绎推理。演绎推理题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几乎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各个领域,有时还会出现很多专业的术语。该题型近几年变化越来越大,且越来越趋向逻辑学专业化,不具备逻辑专业知识的考生往往在答题时只能“跟着感觉走”,目前要求命题远离专业逻辑学的呼声较高。
5.定义判断。定义判断题型较为稳定,长期被沿用,未来在题型、题量方面变化不会太大,但题目难度方面会适度增加。
6.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新增的一种题型,该题型对考查考生在给定参照标准下的快速辨识能力、归类能力较为有效。如无意外,类比推理题型不会从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考生的视野中淡出。
7.常识判断。常识判断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该类题在题型、题量方面已经基本稳定,但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面临变化。2004年该题型取消了多项选择,只保留了单选,难度因此而略有下降。2005年后该题型侧重测试考生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未来其考查重点仍会有所调整。
8.资料分析。资料分析题的题型已经由单一的图、表和文字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其难度逐步增加。2007年资料分析简单题将会减少,难度较大的题有所增加,难度较大的题目则需要进行对比分析,同一材料的答项后项需要前项正确答案提供数据的支撑。由此,资料分析难题已极易构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答题局面。
需要指出的是:2000年以来,笔试每年都有一个法规性文件——《考试大纲》,它是规范当年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法定性文件。2007年最终的题型设置如何,考生一定要以大纲的要求为准,一定要把大纲精神和内容吃透。其次,地方公务员考试题型设置是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主流题型为蓝本,适当作一些调整,只要熟悉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题型设置,在地方公务员题型熟悉程度方面就不必过于担心。
三、申论题型的设置内幕
申论作为公务员考试笔试的重要科目,其命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国数百万考生基本上都要参加申论笔试,它可能直接影响这些考生一生的命运。因而,申论试题命题要求从宏观上把握,从细微处着手。
申论试题的来源,一般有自主命题和购买试题两种方式。自主命题是主考单位聘请专家出题,通常是在考前1个月左右的时间,聘请2位专家,到指定地点命制2套试题,主考单位对专家实行“入闱管理”,以确保试题信息不泄露。命题专家根据当年大纲的要求,设置题型类别、试题结构、考试时限、答题要求、评分标准及其他相关事项。命题专家通过查阅报纸、杂志、网络、广播等媒介上发布的新闻信息,对相似主题、相似内容、相似形式的的新闻材料进行剪辑、组合,使其能以点带面地反映当前公共管理中的典型问题。然后设计申论要求,请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有些命题还要特别调查了解公众关注度、参与度,以确保申论试题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实效性,考生对考试前半年尤其是前1个月引起社会公众强烈反应和多方讨论的话题要高度重视。
购买试题的方式在地方公务员考录中比较常见,相当数量的省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已经或正在建立笔试试题题库。个别中介机构通过联系命题专家,请他们随时关注社会时势,然后根据申论试题命题规范出题。命题专家通常出很多套题提供给中介机构,中介机构付给命题专家报酬后,要求命题专家从电脑上彻底删除试题,然后再销售给有关省、市人事考试中心。考试中心根据需要,抽取一套题加以审定或修改后,用来作为某次公务员考试的试题。整个命题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高度保密的,尤其是申论试题的内容与要求,更是要求绝对保密。
按照申论考试的特点和功能,其命题过程中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1.突出思想导向性
导向功能是申论考试的首要功能,这种导向功能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能力导向,二是舆论导向。申论考试作为国家大型考试科目,担负着统一思想、引导舆论、把握导向、坚定信心的功能。因而群众关心的、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常常作为申论材料,供考生进行引申论述。中央国家机关考试从2000年到2006年的申论试题关注的重点分别是噪声治理、医药安全、网络管理、生产安全、环境治理、农村扶贫、突发性事件应急防御等,各省、区、市的申论试题涵盖范围则涉及面更为宽泛,涉及点更为具体。
2.强调考试公正性
公正性是申论命题的道德性要求,申论考试担负着为国家机关选拔良才的重任,绝不允许徇私舞弊。申论命题的公正性要求试题命制过程中要本着考查考生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共同必备能力这一基点,它要求申论的试卷对所有报考同一职位的考生来说都是完全相同的,考试时间及考试规则也完全相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节在命题时要加以注意,如:申论要求的设置以考查大纲规定的能力考查为主;申论材料应选择公开的客观信息;材料中的专业术语要照顾考生的普遍知晓程度等。
3.表现试题检测性
检测功能是考试的基本功能。申论命题要能够正确检测考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申论是公务员考试科目,它不是专业考试科目,因而它侧重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公共管理能力,而不是测查考生是否具有专业操作能力。申论从2000年起开始作为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的一门考试科目,迄今已有7年,其命题正在走向成熟,但还没有完全定型。《考试大纲》一年一制,于总体稳定表现出局部的不稳定。所以,申论考试是否只是权宜之计,也还说不定。我国公务员考试以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作为考试科目,长期用之将难免落入模式化,这也是各国公务员选拔考试都面临的问题。公务员考试科目与题型的最终走向到底如何,目前恐怕无人能作确定性断言,当前国内公务员考试研究机构以及少数培训专家对申论的研究往往局限于申论考试的应对技巧,而对申论考试的历史背景与渊源等理论性问题鲜有研究,这是一个缺憾。
4.注重材料时效性
申论命题的时效性要求申论给定的材料应当避免选择过时的材料,更不能选择想像或虚构的材料,而必须选择那些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反响强烈的的问题作为给定材料,以引导考生培养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精神和能力。
5.要求评阅方便性
便于评阅是申论命题的最后要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的基本要求。只有便于评阅,才能尽可能地保持其公正性,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检测功能,也才能有效地选拔人才。为统一标准、便于评阅,申论要求中通常既有形式方面的规范化要求,也有内容方面的确定性要求。这一点我们在申论相关专题中已作深入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该帖子在 2006-09-21 8:23:36 编辑过

  离 线  2006-9-21 8:23:36 

小学生

积分:3734
等级:飞侠 VIP
帖数:397
注册:2006-1-8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A8 楼 

公务员试题库建设揭密

一、相关背景介绍 
小而言之,公务员考试命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效度和信度;大而言之,公务员考试命题的质量从源头上确保公务员考试的科学性与公正性。传统的命题方式其弊端甚多,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要求,公务员录用考试题库的建设、维护和完善已迫在眉睫。所谓“题库”,是指根据某种题库理论和数学模型,将符合一门学科或课程所含全部知识能力目标检测要求的众多试题,按一定标准索引编排而成的,具有贮存、增删、抽取试题和试卷功能的集合系统。
简言之,题库就是命题人员所命一大批试题的有效组合。 目前,我国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实行题库考试,并从2006年开始由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负责向社会有偿征集试题,获得了初步成效。
题库考试显然符合客观公正性的要求,但由于我国题库建设起步较晚,因此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题库建设正在加紧完善之中。地方一些省级人事部门也在加紧地方公务员考试题库的建设。然而,由于命题人才的匮乏,有些地方公务员考试仍在沿用传统的“闭门造车”的命题方式,抽调专家、教授在短期内进行封闭式管理,集中命题。或者针对某次选拔考试建设临时题库,然后集中数天时间从题库中抽选试题。
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命题,总体反应不错,也积累了丰富的命题经验。但少数地方公务员考试,尤其是面试的命题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命题脱离实际、命题内容生僻、命题语言含糊、命题表述不当甚至错误等。
二、题库命题人员 
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题库建设离不开优秀的命题人员。命题人员就是进行笔试试题设计、面试项目设计和情境设计的人员。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命题人员的抽选较为严格,要求是相关科目、专业领域的专家,他们一般都熟悉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学术界享有一定的声望。
同时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具备高级职称,即具备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
(2)必须具有从事命题工作的丰富经验;
(3)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纪律性,能够按照主考机关的考查意图,并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命题。
公务员考试命题人员在命题过程中,必须把握如下具体要求:
(1)命题应具备一定的量的要求,以备选用;
(2)试题的文字表述必须用词恰当、文字简约、表意清晰;
(3) 试题要新颖、灵活,不能只是单纯地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要重点考查考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4)试题素材的选择应当具有代表性,能覆盖考试内容的全部或主要内容;
(5)试题之间应保持彼此独立,不得隐含本试题或同卷其他试题的答案线索;
(6)试题的拼接组合应当严格遵循该年度《考试大纲》的要求,各类试题的难易程度须遵循一定的梯度比例;
(7)试题的正确答案应该符合客观评分的要求,且应当是没有争议的;
(8)所命试题,不得存在与现行教材、公开刊印的资料有完全相同的文字表述,且不得原封不动地照搬有关书刊、资料中的试题。
三、题库技术建设 
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建设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这项工程离不开现代高科技的武装。智能组卷软件系统可以将试题资源加以有效的管理和使用,人事部门可以方便地编辑、组合各类试卷资源,大大减轻工作负担。
智能组卷软件系统一般由两部分功能模块组成:一是组卷管理模块;二是试题库管理模块。组卷管理模块功能包括智能化组卷、专业化组卷、按题号组卷、抽取整张试卷几种方法,有利于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快速、科学地组卷。试题库管理模块能够提供强大的题库维护功能,人事部门可以非常方便地编辑试题和维护试题库。此外,通过智能组卷软件系统的“查询”功能,人事部门可浏览和查找试题库中的任何一道试题,通过试题库“恢复”和“查错”功能可定期维护题库、恢复试题。总之,智能组卷软件系统可以利用丰富的试题资源,进行各类公务员考试标准化试卷的生成工作。
四、题库发展走向
国家和地方公务员考试日益为社会关注,也事关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大局。因此,公务员考试题库承载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如何使题库建设更加严谨、科学、规范,是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未来题库发展走向将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考试题库专门化。未来题库发展的走向将进行分门别类的专门化处理,建立招录公务员的专门试题库。这对许多地方人事考试中心而言,将面临一个对原有题库的试题进行一次重新审查、清理的过程。 
2.命题方式开放化。未来题库建设将采用更加开放、务实的方式,向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以及党政机关等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广泛征集试题,逐步改变由少数人“闭门造车”的传统出题方式。
3.题库完善社会化。业已建立的题库随着时间的推延和适应新要求的需要,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使有关主管部门在招录工作结束后能征求、倾听人们对试题的意见和建议,使现行试题中的不足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改进至关重要。

该帖子在 2006-09-21 8:24:15 编辑过

  离 线  2006-9-21 8:24:15 

小学生

积分:3734
等级:飞侠 VIP
帖数:397
注册:2006-1-8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A7 楼 

看清辅导教材背后的笑脸

  我们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高品质的辅导教材;我们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鉴别好书坏书的眼光!
  “公务员考试”已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并似有愈演愈烈之势。社会生态系统的此起彼伏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同起同落,公务员考试的火暴培育了印刷业、书店业、培训业新的赢利增长点。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个怀揣公务员梦想的考生,其复习应考的第一步恐怕都是选择一套优质的辅导教材。然而,书店里花花绿绿的各类辅导教材让人眼花缭乱。然而,谁又能看清隐藏在漂亮封面背后的诡秘面孔呢?
  一、辅导用书背后的笑脸
  根据国家人事部发布的消息,中央、国家机关2006年招考报名人数近100万人,其中约50万人通过资格审查,按照笔试辅导用书〔含单独出版的预测试卷、冲刺试卷〕平均人手一套计算,就是50万套;按照平均每套50元计算,就是2500万元。再加上针对各地的辅导用书的巨大销量,其利润将是何等可观!考生看到的是设计美观、用纸考究的封面和极具震撼力的宣传攻势,很多考生失去了选择、判断的耐心和能力。
  社会对劣质公考辅导用书是宽容的,因为它没有显著的版权特征。真题、预测题、冲刺题五花八门;网络、教材、宣传材料无所不在。你抄我,我抄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类公考辅导用书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版权共享的时代。
  考生对劣质公考辅导用书是宽容的,因为它总能起到一点作用。基于公考本身着重考查能力的性质和特点,大部分考生尤其是首次参考的新手,其购买辅导教材的出发点是熟悉题型、了解真题,而几乎所有的辅导教材都附有真题和主流题型的说明。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涉足公考辅导用书的出版社越来越多;内容重复交叉的辅导用书越来越多;自称紧扣最新大纲而内容陈旧的辅导用书越来越多。而各类版本的辅导书都能在市场混个脸熟,据说有的刚涉足公考领域就有不俗的销量,实在是匪夷所思。公考辅导用书市场呼唤“领军人物”的出现!
  二、“枪手”的新生态生活:鼠标+键盘
  攒书“枪手”们的原生态生活曾经被描述为“剪刀+糨糊”,其主力军是活跃在各大高校的惭愧着且无奈着的大学生;而新近涌现的公考辅导用书“枪手”的新生态生活则是“鼠标+键盘”,其主力军则是惯于网上冲浪的培训行业并非专家的先生小姐们,考试政策、真题解析、答题技巧、预测试题、冲刺试题……哪一样网上没有呢?只要能熟练使用搜索引擎就一切OK,还省却了打字的烦恼。
  如此看来,封面冠名某某教授、某某专家所编所写,却未必是某某教授、某某专家所编所写;某某教授、某某专家或许是某某学科的教授专家,却未必是公务员辅导领域的教授专家;甚至或许某某教授、某某专家压根就查无此人。
  这是一个尊重长者、崇尚权威的时代。在考生心目中,名校、教授是他们选择辅导教材甚至辅导班的全部理由,名校教授是否熟悉、是否有时间精力熟悉公务员考试辅导行业他们往往并不深究。然而,一方面是名校教授头衔被一些不负责任的辅导教材、辅导班借用,另一方面是少数潜心研究公务员考试的专业机构、专职培训师仍要打着名校教授的旗号艰难地推广自己的品牌。这恐怕是诸多教育培训产业在艰难发展中陷入的逻辑悖论。
  三、我的地盘我做主
  把知情权交给考生,把选择权交给考生。这一点应当成为更多人的共识。但对于初次参考的考生,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倾向测试部分分A、B两类,A、B类内容相关,但考题的数量和难度有所不同,考生在选择时最好有针对性地选用A类、B类或A、B类通用的辅导书进行复习。此外,由于公务员考试大纲每年可能有一些新的变化,因此能够根据考试大纲的变化而及时进行相应调整的辅导用书才是真正的新版图书,才会更加适合考生使用。
  (二)公务员考试是竞争性考试、选拔性考试,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在考试上的反映就是试卷的难度。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逐年攀升,试题难度也必然越来越大。因此,一本体例杂乱、题目简单、东拼西凑的教材是无法满足考生复习备考的需要的。考生应集中精力重点复习一套教材,但这个教材必须是和考试的难度接近的,至少应该是相类似的。判断一本教材的难易程度如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按题型和真题逐一对照比较。
  (三)判断一种辅导用书水平到底如何,还有其他一些外在和隐性的标准。外在标准方面,比如专业从事公务员考试研究的培训机构或培训人员编著的书,其质量相对较有保障。隐性标准即指书的具体内容方面,比如看这个教材是否附有历年真题的答案和解析,其答案是否正确,其解析是否详细具体、言之有理。 

该帖子在 2006-09-21 8:24:59 编辑过

  离 线  2006-9-21 8:24:59 

小学生

积分:3734
等级:飞侠 VIP
帖数:397
注册:2006-1-8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A6 楼 

公务员考试辅导班的秘密

1994年6月,国家人事部颁布《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标志着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中国考试制度“大家族”中从此多了一员另人刮目相看的成员。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胜出者的收益是从此罩上国家公职人员的光环,吃着旱涝不愁的“皇粮”,其诱惑力可谓巨大无比。

高产出推动着高投入。而且,竞争越激烈,考生为获得整体竞争优势,其投入越大。巨大的投入培育了一个围绕公务员考试录用的“产业链”,而考试辅导是这个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它事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有多少秘密需要公开

大凡一个行业,在其起步阶段,难免各方面处于混沌无序状态;随着行业的发展和优胜劣汰规律的作用,会逐步走上有序发展的良性状态。十年一剑,公务员辅导行业群雄逐鹿后的现状如何,很多秘密有必要公开,以便督促我们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共同培育好这个市场,回报考生和社会对这个行业的信赖与期待。

1.哪里是公考培训行业的“软肋”?培训产业是与考试制度相伴而生的,只要考试制度存在一天,培训产业就会存在一天。最近有些人针对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继续存在的必要性提出质疑,这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说法。但公考培训行业确实存在严重的问题,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软肋”已经凸显。那就是,这个行业严重缺乏像“新东方”英语培训这样的品牌意识。浓厚的功利色彩、蹩脚的短视行为直接导致了一定范围内市场的萎缩、人才的流失。

粗粗算来,2006年仅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最终通过报名资格审查者超过50万人,再加上各地的公务员招考,说每年报考人数达百万之众毫不为过,而其中的主力军是首次参加考试的在校应届毕业生。很多人都说,公务员考试是对能力的测试,参加任何形式的辅导都是毫无意义的。然而,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充满自信的大学生们在公务员考场每每不敌在职考生,很多毕业班最终能走上公务员岗位的人数寥寥无几。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需求旺盛的市场,而全国每年参加各种形式辅导班的人数最多不过区区几万人。

2.押题神话伤害了谁?目前有些培训机构为争夺有限的生源,自称可以聘请押题专家甚至命题组成员考前押题。且不论押题神话在科学的题库命题方式和严密的保密制度下的可信度如何,但就押题行为背后传达的“培训理念”就足以让人惊悚不已,那就是:不择手段,投机取胜。公务员是执掌国家公共权力的群体,岂能容忍投机取巧者混迹其中?公考辅导理应在为考生宣讲考试政策、节省复习时间,以及传授必要的答题方法、培养公务员必备的素质技能上下工夫,以便在源头上为国家提供合格的备选人才,这才是公考培训行业存在的价值所在。公考辅导班的押题神话这柄“双刃剑”既伤害了学员,又伤害了自己。

3.名气、头衔、实力,谁来作证?公考培训行业不乏名气大、头衔多的人员和机构,这些名气、头衔云山雾罩,使有些考生在考场之外就提前领略到晕头转向的滋味。实力作证是不变的生存法则,但在公考培训行业却难以体现。这是因为,公务员考试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其主力军是每年一拨、生生不息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毕业生们东奔西突的就业“征战”中,公务员考试只是其中一条艰难的路而已,谁能有那份闲暇和精力去一一考证培训机构们的实力呢?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公考培训行业似乎仍处在偶像派走红的时代,实力派也只有违心地戴起时尚的面具,和偶像派共舞了。

拆解“实力”一词,顾名思义就是指“真实的力量”。真实的力量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包括影响力、美誉度、师资力量、研究成果、服务质量、教辅水平等多种因素。目前在行业的机制内,实力无法求证,那么就得我们自证。那就是要从自身做起,把每一次培训做精,把每一次服务做足。等到整个行业完善、成熟起来,一个实力作证的时代就会来临。

二、有多少老师可以信赖

公务员培训师资的一度泛滥,职业化程度低是根本原因。既想切分这块“蛋糕”,又不想投入专人巨资,这是投机心理的表证,也是一个培训机构永远在低水平徘徊的、走不出的怪圈。“专家”由一个专有名词沦落为普通名词是头衔滥用的恶果,专家原本指较长时间内专注于某一领域,或终生从事某一行业的人。那些游离于行业之外、偶尔涉足公考培训行业的人,他可能是另外一个领域的专家,但称之为“公考辅导专家”至少是难以另人信服的。有人称这样的老师是“游击队员”,偶尔有几个游击队员出没在丛林之间倒无大碍,但如果漫山遍野都是游击队员,那就有大麻烦了。

公务员培训行业还一度流行“排他语”,如“首席××”、“第一××”。“首席××”是内部排他,如果不具备相当实力,怕很难服众;“第一××”则是行业排他,如果不具备相当实力,怕是有不正当竞争之嫌。可见,排他语的滥用一不利于内部团结,二不利于行业发展。结论是,排他语还是少用、慎用为妙。

那么,按照上述专业、专职的标准,排除绝大多数的游击队员,加上屈指可数的几个专职研究人员,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目前值得我们信赖的老师还真是不多。为了国家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完善,为了公考培训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期待着专职研究人员能在这个行业干出事业、做出成果,同时也期待着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这一行业。

三、有多少辅导班值得期待

公务员考试辅导班名目繁多、花样频出,要选择一个合格的辅导班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如果能把握重要的几条,应该不会出现严重错误:首先,一定要选择一个研究型的辅导班,老师要能够根据有关考试大纲,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将该考试科目相关内容归纳得脉络清楚,而不能仅仅是老师浏览一下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真题,就粉墨登场的“传声筒”型辅导班。其次,要看它有没有以正规渠道编辑出版的辅导资料,授课老师使用的辅导讲义是精心编写的还是拼凑的,是否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再次,课程服务是否到位,尤其是前期和后续服务是否尽心尽力。比如,课后有没有设置答疑程序,有没有贴近真题的模考试卷等。

总体上讲,拥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有固定的专职研究人员,能独立开展研究并提交或发表研究成果,这样的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是值得我们期待的,而目前符合这样严格标准的辅导机构少之又少。专业化、职业化是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继续发展的动力所在,也理应成为我们选择辅导班的充分理由。

该帖子在 2006-09-21 8:25:45 编辑过

  离 线  2006-9-21 8:25:45 

小学生

积分:3734
等级:飞侠 VIP
帖数:397
注册:2006-1-8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A5 楼 

影响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地方因素”

除了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以外,各省市的公务员考试千差万别。这两年以来,一直有一种意见认为,应该对中央、各省市的公务员考试进行整合,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统一考试,要把公务员考试做成象司法考试一样的全国性统考。但实际上,各地的情况殊为不同,各省市随着本地经济的发展,公务员录用计划随时处于不断调整中,如果统一考试的话,势必导致录用制度的僵化。从政治学原理上说,行政和司法是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行政讲究其积极的应对性和灵活性,而司法则追求的是中立性和严格的程序性,所以相应而言,司法可以统一考试,公务员考试则必须尊重“地方因素”,保持其相应的灵活性。

一、从河南到上海:地方公务员考试的不同特色

各省公务员考试的差异及各自的特色分别体现在四个方面:考试组织方式上,考试科目设置上,户籍限制上和学历要求上。
在考试组织方式上,最具特色也最令人难以琢磨的是河南的公务员考试,它并不象其他省份一样,由省人事厅和省委组织部统一组织考试,而是由各省直机关,各地市政府分别自行组织考试,全年下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次或几次考试,可谓是一波未息一波又起,蔚为壮观,从正面来说,这无疑给考生增加了更多选择,但这样的考试安排由于其组织权力过于分散,时间上过于零碎,其权威性与系统性会受到很多损害,而且其公正性也尚待证明。另外,还有广东,在广东全省统一的考试之外,还有广州市自行组织的录用考试。情况相似的还有湖北省,武汉市也有单独举行的考试。
在学历要求上,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沿海发达省份高于中西部地区,一个地税局的职位在西部也许只要大专学历就可以了,在广东和浙江,可能需要硕士学历。发达地区在吸引人才上的竞争优势一览无遗。
在户籍限制上,我们可以看到三种情况:北京和上海这样特大城市对考生的户口有严格的限制;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和海南等省则基本上取消了报考的户籍限制,有将天下英雄一网打尽之势;湖北和宁夏等中西部省份对户口都有限制,一般要求具有本省户口,其中,宁夏要求外省籍考生若要报考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
在考试科目设置上,通行的必考公共科目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象湖南去年还需要考传统的《公共基础知识》,但多数地方已经取消这一科目。在专业科目设置上比较有特点的是上海与浙江,比较注重对于专业素质的考察,也避免了公务员职位所要求的专业与高校所开设专业的矛盾与冲突。上海市公务员考试除了要考公共课(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外,还需加考专业课,上海市公务员考试专业课有5门:综合管理、经济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政法管理,考生需根据自己报考的单位职位类别,选择相应的专业课考试。浙江的专业科目为文秘、法律、计算机、行政管理、经济管理、财会和财政税务等7门。

二、“地方因素”背后的原因

地方公务员考试在考试组织方式、考试科目设置、学历要求、户籍限制上的不同,其实折射出各地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具体分析包括:
1.人口与城市原因.就北京与上海而言,其经济发达程度按理应该广纳天下贤良,那它缘何在报考条件上对户口作出严格限制?问题在于,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城市其人口容量接近饱和,城市的容纳能力非常有限.这样,无疑就造成了一种两难的冲突:一方面,一个城市的崛起及其竞争力需要聚拢最优秀的人才;但是,另一方面城市的容量,人口的压力使得选材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进行;
2.就业的原因.象湖北这样的中部大省,其省会武汉也是高校云集,就业压力大,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录用考试是其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这样的借口虽不合理,但至少有其值得同情的一面;
3.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原因.浙江,广东这样的省份,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它们不存在象上海北京一样的城市容量问题,整个长三角和珠三角都由一组城市群组成,不会发生严重的人口压力问题.这样,这些地方的政府会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吸纳来自各地的人才;
4.政府心态与思维上的原因.湖南扮演着一种很独特的角色,虽然中部内陆,其经济发展水平也一般,但在公务员考试的报考条件上却展现了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思维,这和湖南政府锐意进取,谋求中部崛起的战略直接相关,也与湖南人的开放文化心态间接相关。回到河南,为什么没有全省统一组织的考试,而是零零碎碎的、接连不断的分割式考试?其中的道理可能是一样的,同样是中部大省,其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的同时,可能某一地区,某一部门随时都需要引进人才,所以省直机关,各地市分开单独举行公务员录用考试能够更灵活地适应这种需求。

概而言之,影响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地方因素”就是各地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状况的折射。

该帖子在 2006-09-21 8:26:20 编辑过

  离 线  2006-9-21 8:26:20 

小学生

积分:3734
等级:飞侠 VIP
帖数:397
注册:2006-1-8

  信 息   留 言   编 辑   引 用

A4 楼 

地方公务员考试中外地考生的致命劣势

自古以来,在我们国家就存在中央和地方的差别,中央总是处以绝对优势地位,地方总是处以附属地位,这是由我们国家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不但是中央,就是在地方,这种差别也是值得重视的,地方公务员考试中外地考生就存在致命的劣势。
各省市的公务员考试千差万别,这两年以来,很多人认为,应该对各省市的公务员考试进行整合,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统一考试,要把公务员考试做成象研究生考试一样的全国性统考。但实际上,各地的情况殊为不同,各省市随着本地经济的发展,公务员录用计划随时处于不断调整中,如果统一考试的话,势必导致录用制度的僵化。从政治学原理上说,行政和研究生是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所以相应而言,研究生可以统一考试,公务员考试则必须尊重“地方因素”,保持其相应的灵活性。
我们先从各省的公务员考试的特点谈起,再谈外地考生在公务员考试中的劣势。各省公务员考试的差异及各自的特色分别体现为多个方面:最具特色也最令人难以琢磨的是河南的公务员考试,它并不象其他省份一样,由省人事厅和省委组织部统一组织考试,而是由各省直机关,各地市政府分别自行组织考试,全年下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次或几次考试,可谓是一波未息一波又起,蔚为壮观,从正面来说,这无疑给考生增加了更多选择,但这样的考试安排由于其组织权力过于分散,时间上过于零碎,其权威性与系统性会受到很多损害,而且其公正性也尚待证明。另外,还有广东,在广东全省统一的考试之外,还有广州市自行组织的录用考试。情况相似的还有湖北省,武汉市也有单独举行的考试。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沿海发达省份高于中西部地区,一个地税局的职位在西部也许只要大专学历就可以了,在广东和浙江,可能需要硕士学历。发达地区在吸引人才上的竞争优势一览无遗。我们可以看到三种情况:北京和上海这样特大城市对考生的户口有严格的限制;浙江、江苏、广东和海南等省则基本上取消了报考的户籍限制,有将天下英雄一网打尽之势;湖北和宁夏等中西部省份对户口都有限制,一般要求具有本省户口,其中,宁夏要求外省籍考生若要报考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通行的必考公共科目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象湖南去年还需要考传统的《公共基础知识》,但多数地方已经取消这一科目。在专业科目设置上比较有特点的是上海与浙江,比较注重对于专业素质的考察,也避免了公务员职位所要求的专业与高校所开设专业的矛盾与冲突。上海市公务员考试除了要考公共课(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外,还需加考专业课,上海市公务员考试专业课有5门:综合管理、经济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政法管理,考生需根据自己报考的单位职位类别,选择相应的专业课考试。浙江的专业科目为文秘、法律、计算机、行政管理、经济管理、财会和财政税务等7门。
地方公务员考试在考试组织方式、考试科目设置、学历要求、户籍限制上的不同,其实折射出各地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具体分析包括:1.人口与城市原因.就北京与上海而言,其经济发达程度按理应该广纳天下贤良,那它缘何在报考条件上对户口作出严格限制?问题在于,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城市其人口容量接近饱和,城市的容纳能力非常有限.这样,无疑就造成了一种两难的冲突:一方面,一个城市的崛起及其竞争力需要聚拢最优秀的人才;但是,另一方面城市的容量,人口的压力使得选材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进行;2.就业的原因.象湖北这样的中部大省,其省会武汉也是高校云集,就业压力大,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录用考试是其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这样的借口虽不合理,但至少有其值得同情的一面;3.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原因.浙江,广东这样的省份,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它们不存在象上海北京一样的城市容量问题,整个长三角和珠三角都由一组城市群组成,不会发生严重的人口压力问题.这样,这些地方的政府会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吸纳来自各地的人才;4.政府心态与思维上的原因.湖南扮演着一种很独特的角色,虽然中部内陆,其经济发展水平也一般,但在公务员考试的报考条件上却展现了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思维,这和湖南政府锐意进取,谋求中部崛起的战略直接相关,也与湖南人的开放文化心态间接相关。回到河南,为什么没有全省统一组织的考试,而是零零碎碎的、接连不断的分割式考试?其中的道理可能是一样的,同样是中部大省,其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的同时,可能某一地区,某一部门随时都需要引进人才,所以省直机关,各地市分开单独举行公务员录用考试能够更灵活地适应这种需求。
通过对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分析可以看出,外地考生在地方公务员考试中不仅比本省考生要多花时间和金钱,而且在考试和面试时也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不过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在以后的组织工作中尽量减少地方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的不公平竞争现象,还考生真正的公平和公正。 

该帖子在 2006-09-21 8:26:57 编辑过

  离 线  2006-9-21 8:26:57 
本帖子共有 1 页, 5 张回帖,每页有 9 张回帖 >> [ 1 ]
页码:


Powered By : 6kbbs V 7.0
Copyright 2001-2004 6kbbs All Rights Reserved
执行时间:234.38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