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和谐社会 指导申论解题的四大理论
一、“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的 作用:它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21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解决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和创造力的行动指南。
“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是“十六大”作出的历史性决定,也是“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
“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之间是一个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每一个“代表”都不是孤立的。
“三个代表”的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二、科学发展观
(一)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学习、掌握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1、核心是以人为本;2、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 ;3、实现方式是可持续发展;4、首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两项基本国策是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三、和谐社会
(一)、内容
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是一切我国社会政策的灵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性基础。
诚信友爱。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目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及矛盾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及对策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2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3、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4、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5、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6、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7、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
内容:前四条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集中概括; 后四条是针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道德失范而提出的,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热爱祖国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彻底的爱国主义者也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拥护者。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的无上光荣和最大幸福;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倡的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也是职业道德的要求.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是指包括作为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集体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直接传承,并成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 也是职业道德的要求.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突出体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其中也蕴涵有中华民族优秀伦理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职业道德的要求.
意义:***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