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考 >> 相关信息 >> 查看信息普通高考

2006年普通高招升学志愿填报参考

    考入大学是每一位考生、老师、家长的愿望,就读一所心中向往的大学和专业是每一位考生的理想。在这里,我们预祝每一位考生都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并热忱欢迎报考厦门大学。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选报志愿,根据我们多年来招生录取的经验,谈谈如何合理填报志愿。仅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填报志愿需要了解的情况

(一)各项招生政策及规定

    填报志愿前,首先要认真阅读、理解教育部、所在省(市、区)招生部门颁发的招生政策、体检标准、填报志愿要求等有关的常规规定和特殊要求及说明。填报志愿不符合政策规定,就可能直接影响到录取,不能掉以轻心。

(二)其他各类信息资料

    (1)详细了解当年所在省(市、区)自己报考的科类和批次中各院校分专业的招生计划,以及拟填报院校的招生章程,特别是有关录取要求和规则。

    (2)了解近年来各高校在本省(市、区)录取新生的状况,以及本中学高考录取情况。如每年本省文理科各录取了多少人,每年的录取率是多少,本中学近年高考升学各批次的人数和比例为多少等。

    (3)了解近年来本省文、理类各批次的录取最低分数线。

    (4)了解拟填报院校及专业近年来的录取分数线。可对照这些院校、各专业在本省(市、区)近年录取的平均分,掌握其档次和冷热变化的情况。有的院校和专业长热不衰;有的则是一年冷一年热;有的呈上升的趋势;有的逐步下降;有的每年录取分数都偏低。以上分数情况只能作为填报的一个参考因素,不能作为唯一的参考因素。

(三)考生本人综合实力

    (1)对高考前填报志愿的,要全面评估考生本人在高中阶段平时学习情况,历次重要考试的成绩、名次及发展趋势,特别是自己在学校和省、市级高考模拟考试中位次,这是本人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

    (2)对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如何估计分数并预测自己高考成绩在本省的相对位置成了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具体估分可在老师指导下,参考标准答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根据有些重点中学的经验,一般可采取以中学为单位,参照往年本校各批次考上人数和比例来测算本届毕业生上线的学生数或比例,然后根据学生估分的情况综合预测各批次的录取线。有的中学做得比较细,由各科任课教师亲自解题,体验各科目的难易程度,以此来估计上、中、下的学生能够考出什么样的成绩,同时根据学生自己估分情况,并结合省质检考试成绩情况、中学往年高考升学率情况、本届学生整体质量水平与往届水平比较情况,各批次招生计划数情况等,全面综合分析后进行测算,预测各批次的录取线。考生根据各中学预测的各批次录取线,结合自己初估的成绩来选报处在相应分数段的院校和专业。所有这些都必须建立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3)对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的,这时每个考生对自己的高考成绩甚至在全省的排名都已经清楚,这对如何填报志愿无疑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时主要应注意避免“扎堆”问题,在处理第一院校志愿和参考志愿时更应慎重。一般可将自己确有兴趣并具备相当可能性的院校放在第一院校志愿,并进一步了解该校近年招生是否存在“大小年”现象。第一院校志愿和参考志愿,参考志愿之间都应有合理“梯度”。每一个院校志愿内专业志愿也应有合理“梯度”。

 

二、填报志愿的基本技巧

    在选报志愿时每一批录取院校的志愿之间和院校内各专业之间都应形成合理的“梯度”,因为在录取工作中,是按志愿由高分到低分顺序调阅和周转考生电子档案的,所以处理好两个“梯度”是很重要的。各个招生院校及每所院校内不同的专业,由于其自身条件的不同,声望与影响不同,就业形势的不同,考生的了解不同等多种因素,形成了报考人数多与少的不同,录取分数线高与低的不同。经过多年演变,逐渐形成了院校间,专业间的“梯度”。在一般情况下,这个从高到低,由热到冷的“梯度”大多数院校和专业是基本大体稳定的。填报学校时,不能把多年来报名人数多,录取分数高的院校并列起来,更不能把顺序颠倒了。在选择校内专业时,也应该从“热”到“冷”;不能从“冷”到“热”,也不能并列“热门”。“梯度”处理不好,就会浪费一些志愿,甚至一落千丈,名落孙山。

    怎样才能处理好“梯度”呢?首先,要把“基调”定准,即选好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第一志愿,这个“起点”要恰到好处。其次,每批志愿的院校间、专业间要保持合理的距离,要综合各方面情况预测志愿间的“梯度”,不能单纯看各院校的最低录取线——特别是不能单纯看前一年录取线的高低。既要考虑变化的因素,又要考虑不少学校录取的最后一个分数段往往具有某些特殊性(如:生源不足的冷门专业、特长生等)。一般来说,以录取平均分作为自己填报志愿或排列“梯度”的参数较为稳妥。以上是客观因素,从主观条件看,除了自己的竞争实力之外,也应适当考虑高考临场发挥正常与否等情况。

(一)合理填报第一志愿院校,重视第二、第三志愿的填报

    每一批次的第一志愿学校选报得是否得当,对考生在这一批院校录取时能否被顺利录取关系极大。如果第一志愿院校生源充足,第一轮投档的数量已超过了计划录取数,学校一般不再进行第二、第三志愿的投档。只有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学校才考虑提取第二、第三志愿报考该校考生的电子档案。从近几年的录取情况看,各高校录取第一志愿考生的比例都是比较大的,而且呈越来越大的趋势。特别是一些名牌大学,几乎都是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因此,考生必须综合自身实力和志向兴趣等实际情况,慎重合理填报第一志愿,若第一志愿填报不当,就有可能出现第二、第三等志愿无法被录取的情况,甚至造成该批次不能被录取。

    选择好第一志愿固然重要,但考生也不应轻视填报好第二、第三志愿。因为每一批次的录取院校很多,大部分考生对录取情况估计不可能很准确,第一志愿选报不当有时是难免的。有些考生希望能上个较理想的学校或专业,甚至认为高考时能超水平发挥,因此第一志愿填报得高一些,一旦第一志愿落选,第二、第三志愿就起作用了。考生在选报第二、第三志愿时亦应慎重考虑,对学校所在地区、学校或专业的选择上要有所降低,不能选择同一水平的学校,相互要存在一定的差距,拉开与第一志愿的档次,使其更有利于第二、第三志愿的录取。

(二)适当拉开专业志愿档次,形成合理“梯度”

    包括我校在内的许多高校选择的专业投挡方式为专业级差,它被认为是能够“在照顾到高分考生利益的同时,较好地尊重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也就是说,它在各专业志愿之间设置分数差,录取时,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排列,首先按序考察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将其投到第一志愿所填报的专业,如果所填报第一志愿的专业录取名额已满,其总分将被减去设定的分数差,再插入剩余考生队列中的相应位置,根据他所填报的第二志愿投档,如果轮到他时,他所填报的第二志愿录取名额已满,那么就看他的第三志愿,依此类推,直到考生专业志愿均已处理完毕。这时,如果仍有考生没有安排专业,如果他服从调剂并且允许专业调剂,则将其调剂到预先按照各专业报考人数设置的专业由热到冷排序的第一个未满的专业中去。如果考生不服从调剂或分数较低则将被退档。因此,专业志愿的填报同样重要,因为它是决定考生能否被填报院校录取的一个关键,考生应尽可能使专业志愿间有一个梯度,并尽可能地填报服从专业调剂。

    此外,处理“梯度”时,也应考虑到教育的学历层次,如能有机会被重点或本科院校录取,建议尽可能不要掉到专科层次的院校,二者毕竟是不同学历层次的教育,对今后择业和发展将产生一些影响。因此,要慎重考虑服从院校和专业调剂志愿的填报。
闽ICP备06001610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