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考试 >> 同等学力申硕统考 >> 相关信息 >> 查看信息同等学力申硕统考

2006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新规定


   2006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包括法律硕士(J.M)、教育硕士(Ed.M)、体育硕士、艺术硕士(MFA)、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公共卫生硕士(MPH)、军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公共管理硕士(MPA)以及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2006年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和风景园林硕士的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其他有关学位的专业课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考试与联考科目同时进行,由省学位办组织。

  政策调整:考试时间为10月21日、22日,比去年提前一天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下发的有关通知,2006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的相关政策有调整。

  根据通知,今年全国联考时间为10月21日、22日,比去年提前一天。关于考生的资格审查,通知作出新规定:必要时,招生单位可委托有关权威部门对考生的学历、学位证书进行认证;录取工作结束后,国务院学位办将随机抽查部分考生的资格,检查各招生单位的资格审查工作。

  此外,今年对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专业和人数做了更严格的限制,首次明文规定:除“高等教育学(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外,每个单位限招15个学科、专业,每个学科、专业的招生人数不得超过20人。

  考场须知:考生准考证须经有关部门盖章

  近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出通知,提醒参加2006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考生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准考证经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盖章后方为有效;二是考生应在考试前一天到考试地点了解考场及有关注意事项;三是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考生凭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居民身份证、护照、军人身份证件或港、澳、台回乡证),须在考试正式开始前15分钟入场完毕,此时为宣读考试注意事项(考场指令)时间。此外,考试开始30分钟后,迟到考生一律不得入场;四是考试须携带黑色墨水钢笔、签字笔、(2B)铅笔、橡皮、尺、圆规、普通计算器。除此以外,其他物品如纸、文字资料、通讯设备、电子词典、翻译工具等带入考场都按考试违规处理;五是交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人员验收,请监考人员在准考证上相关考试科目下签字,并妥善保存该准考证,否则,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六是工程、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硕士和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考试成绩大约12月上旬,其他学位考试成绩大约12月底通过各省级考试主管部门及招生单位下达。

 


2006年全国联考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时间

 

学位名称 

10月21日

8:30-11:30

10月21日

14:30-17:00

10月22日

8:30-11:30

10月22日14:30-17:30

法律硕士

专业综合考试

英、俄、日

 

 

教育硕士

教育学

英、俄、日、英二

心理学

专业课▲

工程硕士

 

 

GCT

 

工商管理硕士

综合能力

英语

 

 

农业推广硕士

 

 

GCT

 

兽医硕士

 

 

GCT

 

公共管理硕士

综合知识

英、俄、日

管理学

行政学

公共卫生硕士

流行病学基础

英、俄、日

社会医学

 

军事硕士

军事共同基础

英、俄

军事综合▲

 

会计硕士

综合知识

英语

财务会计

 

体育硕士

体育综合

英、俄、日

 

 

艺术硕士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风景园林硕士

 

 

GCT

 

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GCT

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GCT

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


 

    带▲号的科目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考试与联考科目同时进行,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组织。有关试卷的统一格式及传递程序将另行通知。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报考条件

 

  法律硕士
  报考条件: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工龄3年以上的法院、检察院、司法、政法委、公安等政法部门人员、人大系统干部以及有关部门从事法律实际工作者;对于报考中国政法大学与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联合培养的考生,同时必须具备高级法官、高级检查官资格或具有处级(含)以上行政级别的法院、检察院行政管理人员,并经所在单位政治部门推荐。

  教育硕士
  报考条件:具有学士学位、3年以上基础教育工作经历的在职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和其他中等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的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省、市、区、县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教育系统中有相当于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只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未获得学士学位者,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具有中学一级(或相当的)教师职务。

  工程硕士
  报考条件:1.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2.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3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或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经历虽未达到3年,但具有4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或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且具有4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3.工作业绩突出。4.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能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工商管理硕士
  报考条件: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工龄5年以上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

  农业推广硕士
  报考条件:1.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方面从事相关技术、管理或培训工作的在职人员。2.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3年以上农业推广实践经验;或者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4年以上农业推广实践经验者;或者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6年以上农业推广实践经验者。3.工作业绩突出。4.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被录取为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农业推广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农业推广任务完成学位论文,方能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兽医硕士
  报考条件:1.从事动物医疗、动物检疫、动物保护、畜牧生产、兽医执法方面相关技术、管理或培训工作的在职人员。2.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3年以上兽医相关实践经验;或者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4年以上兽医相关实践经验者;或者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6年以上兽医相关实践经验者。3.工作业绩突出。

  公共管理硕士
  报考条件: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工龄3年以上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人员。

  公共卫生硕士
  报考条件: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工作满3年,热爱公共卫生事业,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身体健康,从事公共卫生及有志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在职人员。

  会计硕士
  报考条件: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从事会计或相关领域实际工作2年以上的在职人员。

  体育硕士
  报考条件: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具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或者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体育运动实践经验,并且具有“运动健将”以上运动技术等级者,也可以报考。

  艺术硕士
  报考条件: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具有艺术创作实践经验;或者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艺术创作实践经验并获得过省部级以上创作或表演奖励者也可报考。

  风景园林硕士
  报考条件: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保护、建设与管理方面从事相关技术、管理或培训工作的在职人员。2.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3年以上风景园林实践经验;或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经历虽未达到3年,但具有4年以上风景园林实践经验;或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且具有4年以上风景园林实践经验。3.工作业绩突出。4.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被录取为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风景园林实践两年以上,结合风景园林实际任务完成学位论文,才能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
  学位报考条件: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教学工作满2年的高等院校基础课、公共课(含“两课”、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专业课教师以及高职、高专、新升格院校教师。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
  其中,高等学校从事一线学生工作满2年的专职辅导员,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经所在单位学生工作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推荐,可报考“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专业,其资格审查表须由所在单位学生工作部门和人事部门共同填写推荐意见并加盖两部门公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
  学位报考条件: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2年以上教学工作,教学水平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的在职教师;或者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省、地、市级职教教研室(研究所)从事三年以上教研工作的研究人员。

 

信息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闽ICP备06001610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090号